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n指标体系构建:以熵值法为工具,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细化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环境三个维度的一级指标,进一步分解成 18 个具体指标 。表 5.1 呈现了各维度下的二级指标,如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软件产品收入等 。\n指标权重确定: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表 5.2 显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权重最大(0.379),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权重最小(0.303) 。在二级指标中,网页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软件产品收入权重居前 。\n测度结果:利用熵值法测度 2013 - 2021 年中国 30 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 5.3 展示了各省份不同年份的发展水平数值及年均增长率,北京、广东等省份发展水平较高,年均增长率也较突出 。\n地区差异:表 5.4 呈现 2013 - 2021 年中国 30 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反映出各省份在不同年份的排名变化及地区间发展差异 。\n数字经济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n变量设定:明确被解释变量(出口贸易,以各省出口贸易额自然对数衡量,lnExp )、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DEDI )和控制变量(贸易开放程度、省份规模等 ),表 6.1 对变量衡量方法进行说明。\n描述性统计:表 6.2 展示各变量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反映出中国各省份在出口贸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n多重共线性检验:表 6.5 通过 VIF 值检验变量间多重共线性,各变量 VIF 值均小于一般临界值,表明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严重 。\n实证检验:采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表 6.6 展示不同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出口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n#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