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突然发布最新研报,直接把中芯国际评级从“中性”上调到“增持”,目标价从40港元一口气拉到80港元!
要知道,大摩的态度一向保守,这次能“直接翻倍”,说明他们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中国AI芯片的超级国产替代周期来了!
⭐️1、为什么大摩突然集体看多中芯?
过去,美国持续收紧AI芯片出口,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在最新采访中承认:“我们在中国的AI芯片份额几乎归零。”当老美的限制越严,本土市场反而越热。阿里、百度、字节、华为等一众巨头的自研AI GPU全线提速,而量产的关键环节——芯片代工,自然落到了中芯国际身上。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写道:
“Chinese customers can still buy lower-performance models and use multi-patterning techniques to advance toward leading-edge nodes.”
(中国客户可以用多重光刻技术,继续向先进制程节点前进。)
⭐️2、AI芯片国产化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中国AI GPU市场规模将突破1130亿元人民币,比之前的预测高出近50%;
SMIC的7nm及以下产能到2026年可达每月4.2万片晶圆;
中移动计划2028年前部署10万片国产GPU,构建100 EFLOPS算力网络。
看到这里你就懂了:国产AI芯片不只是“替代”,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在崛起。从GPU设计到晶圆代工、再到封测和系统集成,整个链条的每一环都在重构。这就是摩根士丹利把中芯目标价翻倍的底气所在。
⭐️3、国外AI巨头退场,本土厂商全面接棒
英伟达的A800、H20受限后,国内巨头的态度几乎一致:
“要AI算力,就得靠自己。”中芯国际正加速承担这些自研芯片的代工需求。虽然暂时没有EUV设备,但通过多重光刻(multi-patterning)工艺,中芯在7nm以下的良率已经显著提升。
⭐️4、怎么看中芯?
市场普遍认为:“AI算力→GPU需求→晶圆代工→设备材料”,这一整条链条正在形成新一轮估值重塑。SMIC的盈利结构也在悄悄变化——过去依靠传统逻辑芯片,未来的利润将更多来自高端AI芯片代工,毛利率有望在2026年提升至30%以上。#中芯国际 #芯片 #国产替代
要知道,大摩的态度一向保守,这次能“直接翻倍”,说明他们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中国AI芯片的超级国产替代周期来了!
⭐️1、为什么大摩突然集体看多中芯?
过去,美国持续收紧AI芯片出口,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在最新采访中承认:“我们在中国的AI芯片份额几乎归零。”当老美的限制越严,本土市场反而越热。阿里、百度、字节、华为等一众巨头的自研AI GPU全线提速,而量产的关键环节——芯片代工,自然落到了中芯国际身上。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写道:
“Chinese customers can still buy lower-performance models and use multi-patterning techniques to advance toward leading-edge nodes.”
(中国客户可以用多重光刻技术,继续向先进制程节点前进。)
⭐️2、AI芯片国产化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中国AI GPU市场规模将突破1130亿元人民币,比之前的预测高出近50%;
SMIC的7nm及以下产能到2026年可达每月4.2万片晶圆;
中移动计划2028年前部署10万片国产GPU,构建100 EFLOPS算力网络。
看到这里你就懂了:国产AI芯片不只是“替代”,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在崛起。从GPU设计到晶圆代工、再到封测和系统集成,整个链条的每一环都在重构。这就是摩根士丹利把中芯目标价翻倍的底气所在。
⭐️3、国外AI巨头退场,本土厂商全面接棒
英伟达的A800、H20受限后,国内巨头的态度几乎一致:
“要AI算力,就得靠自己。”中芯国际正加速承担这些自研芯片的代工需求。虽然暂时没有EUV设备,但通过多重光刻(multi-patterning)工艺,中芯在7nm以下的良率已经显著提升。
⭐️4、怎么看中芯?
市场普遍认为:“AI算力→GPU需求→晶圆代工→设备材料”,这一整条链条正在形成新一轮估值重塑。SMIC的盈利结构也在悄悄变化——过去依靠传统逻辑芯片,未来的利润将更多来自高端AI芯片代工,毛利率有望在2026年提升至30%以上。#中芯国际 #芯片 #国产替代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