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来自核心期刊《中国编辑》。框架清晰、结构分明、论证有力,不会写论文尤其是课程论文的,这篇写作框架可以直接照搬!
-
1️⃣
① 从题目看,作者将要论证的话题是“在数字时代语境下的纸质阅读”,而冒号前的内容更是摆明作者的观点:实体空间是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
② 摘要部分,作者没有讲述额外信息,仅是突出论点及结论
③ 开头部分,作者仅用简短一句交代背景:“阅读进化史是一部媒介迭代史,尤其是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的转变”,随即引出研究问题:“在数字时代,纸质阅读还需要吗?”以及作者将用到的研究方法。短短三句,交代背景、引出研究问题、抛出研究视角、给出论文论点,可学!👏🏻
-
2️⃣
论述部分更是精彩。首先通过2个驳斥,作者鲜明地抬出了自己的观点。
① 论证纸质阅读的必要性就要证明这对促进阅读有独特作用。
② 有的观点认为,纸质书的独特作用在于其内容和使用上,然而作者推翻了这个观点:数字阅读也有同样内容、低干扰环境并非纸质阅读特有;从而引出作者的重要观点:纸介质本身的物质性才是对阅读起独特作用的关键(总论点)。
-
3️⃣
作者在之后三个小标题分别论述了3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中还又有分支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举例、引用、驳斥+解析的手法进行论证。相当精彩!👏🏻
① 分论点1:纸质书的固态文本的空间关系带来独特阅读氛围、阅读沉浸感、高内容掌控感和记忆度。
② 分论点2:(形态各异的)实体物让人印象深刻;翻阅实体书和对实体书的拥有感带来阅读仪式感。
③ 分论点3:实体书的空间艺术设计(纸墨工艺、书籍材质、立体设计)增强阅读感受。
综上,纸质书带来无法替代的实体空间(扣题)。
-
💡我的一点点思考
(我本人完全达不到作者的学术高度,为了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我会在每次阅读后提出一点小想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
① 非常值得积累的是作者论证的饱满性,即对反方观点(counterarguments)的驳斥。比如在论证固态文本空间结构是纸质阅读亲和感的物质基础时,提到“虽然这也被视为纸质书的负面特征,……但其在深阅读和长阅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 但作者对部分引用标注缺失,如“很多调查研究发现”、“认知神经科学表明”等部分都未标注出处。
-
#我的新学期人设 #论文写作 #论文 #毕业论文 #研究生日常
-
1️⃣
① 从题目看,作者将要论证的话题是“在数字时代语境下的纸质阅读”,而冒号前的内容更是摆明作者的观点:实体空间是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
② 摘要部分,作者没有讲述额外信息,仅是突出论点及结论
③ 开头部分,作者仅用简短一句交代背景:“阅读进化史是一部媒介迭代史,尤其是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的转变”,随即引出研究问题:“在数字时代,纸质阅读还需要吗?”以及作者将用到的研究方法。短短三句,交代背景、引出研究问题、抛出研究视角、给出论文论点,可学!👏🏻
-
2️⃣
论述部分更是精彩。首先通过2个驳斥,作者鲜明地抬出了自己的观点。
① 论证纸质阅读的必要性就要证明这对促进阅读有独特作用。
② 有的观点认为,纸质书的独特作用在于其内容和使用上,然而作者推翻了这个观点:数字阅读也有同样内容、低干扰环境并非纸质阅读特有;从而引出作者的重要观点:纸介质本身的物质性才是对阅读起独特作用的关键(总论点)。
-
3️⃣
作者在之后三个小标题分别论述了3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中还又有分支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举例、引用、驳斥+解析的手法进行论证。相当精彩!👏🏻
① 分论点1:纸质书的固态文本的空间关系带来独特阅读氛围、阅读沉浸感、高内容掌控感和记忆度。
② 分论点2:(形态各异的)实体物让人印象深刻;翻阅实体书和对实体书的拥有感带来阅读仪式感。
③ 分论点3:实体书的空间艺术设计(纸墨工艺、书籍材质、立体设计)增强阅读感受。
综上,纸质书带来无法替代的实体空间(扣题)。
-
💡我的一点点思考
(我本人完全达不到作者的学术高度,为了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我会在每次阅读后提出一点小想法,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
① 非常值得积累的是作者论证的饱满性,即对反方观点(counterarguments)的驳斥。比如在论证固态文本空间结构是纸质阅读亲和感的物质基础时,提到“虽然这也被视为纸质书的负面特征,……但其在深阅读和长阅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 但作者对部分引用标注缺失,如“很多调查研究发现”、“认知神经科学表明”等部分都未标注出处。
-
#我的新学期人设 #论文写作 #论文 #毕业论文 #研究生日常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