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悄悄“囤货”?
当全球生物药投融资热度降温,药明生物2024年半年报却藏着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新签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8%(达62个),其中早期项目(临床前+Ⅰ期)占比72%,欧美客户订单占比提升至45%(去年同期38%)。这背后,是CXO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有人收缩战线,有人却在为下一轮爆发“囤货”。
从订单结构看,药明生物的“反周期操作”很明显:早期项目增多意味着客户更倾向于“风险共担”(即先做临床前研究,数据好再推进后期),而欧美客户占比提升则反映了全球药企对中国CXO“性价比+效率”的认可(中国CXO报价通常比欧美低30%-40%)。更关键的是,其“全球化双轨战略”初见成效——美国基地利用率提升至85%(去年同期70%),欧洲客户交付周期缩短至14周(行业平均18周)。
但隐忧同样存在:大项目(临床Ⅲ期及以上)数量同比持平(15个),说明头部药企仍在谨慎评估研发管线。若下半年投融资环境未改善,早期项目向后期转化的“漏斗效应”可能承压。
豆浆博士BD视角点评:
“作为BD从业者,我看懂了药明生物的‘小心机’——早期项目是‘种子’,欧美客户是‘高端市场’。当行业寒冬来临时,聪明的CXO不会盲目扩张,而是用早期项目积累客户池,用全球化布局对冲单一市场风险。现在的62个新签项目里,或许藏着未来3年的增长引擎。CXO的冬天未必冷,因为总有人在为春天的爆发提前备好‘粮草’。”
#医学博士 #医药 #新药研发 #药企 #生物医学科研 #临床医学 #临床研究 #创新药 #生命科学 #IPO
当全球生物药投融资热度降温,药明生物2024年半年报却藏着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新签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8%(达62个),其中早期项目(临床前+Ⅰ期)占比72%,欧美客户订单占比提升至45%(去年同期38%)。这背后,是CXO行业的“冰火两重天”——有人收缩战线,有人却在为下一轮爆发“囤货”。
从订单结构看,药明生物的“反周期操作”很明显:早期项目增多意味着客户更倾向于“风险共担”(即先做临床前研究,数据好再推进后期),而欧美客户占比提升则反映了全球药企对中国CXO“性价比+效率”的认可(中国CXO报价通常比欧美低30%-40%)。更关键的是,其“全球化双轨战略”初见成效——美国基地利用率提升至85%(去年同期70%),欧洲客户交付周期缩短至14周(行业平均18周)。
但隐忧同样存在:大项目(临床Ⅲ期及以上)数量同比持平(15个),说明头部药企仍在谨慎评估研发管线。若下半年投融资环境未改善,早期项目向后期转化的“漏斗效应”可能承压。
豆浆博士BD视角点评:
“作为BD从业者,我看懂了药明生物的‘小心机’——早期项目是‘种子’,欧美客户是‘高端市场’。当行业寒冬来临时,聪明的CXO不会盲目扩张,而是用早期项目积累客户池,用全球化布局对冲单一市场风险。现在的62个新签项目里,或许藏着未来3年的增长引擎。CXO的冬天未必冷,因为总有人在为春天的爆发提前备好‘粮草’。”
#医学博士 #医药 #新药研发 #药企 #生物医学科研 #临床医学 #临床研究 #创新药 #生命科学 #IPO

研报速递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