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和家长一提到“行研”,就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很高级,好像能看透行业走势、写漂亮的报告,离钱近,还自带点学术范儿。
不少学金融的同学也总爱说:“我就喜欢研究产业,分析细分市场,很有意思。”
但说实话,大多数同学其实并不了解行研在真实职场里是什么样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券商研究所。大多数同学以为那就是待在办公室里写深度报告,好像回到学校搞课题一样。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券商研究员本质上还是要“卖”研究——你的底薪就那么多,真正的大头是年终奖,而年终奖从哪来?就是看你能不能拿下客户。
所以,很多研究员白天还在开会讲行业趋势,晚上就得去饭局上陪客户聊项目、联络感情,尽力把资金留在自己团队。说到底,这还是个围着客户转的岗位。你如果性格不太爱主动社交、不喜欢跟人多打交道,做久了会挺累,也很难真正往上走。
当然,也有一些银行、期货公司设的研究岗位,不直接揽业务,压力小很多。但问题在于:这些通常是纯成本部门,岗位少、编制紧、流动性极低。很多人一待就是好多年,真到你想换个平台、换条赛道的时候,会发现能去的地方少得可怜。
还有人会去看市场咨询、智库,或者互联网大厂里的行业分析岗,这些确实更偏纯研究。可以写写洞察、做点模型分析,但同样的,它们很少能带来高杠杆的利润贡献,往上走也就更有限了。除非你背景硬、家里资源好,可以把它当观察市场、积累眼界的跳板;但如果你更看重短期收入和未来可转的空间,这就未必是个理想选项。
所以到底要不要选行研?
如果你是真心喜欢,可以在任何岗位都保持对产业的好奇心,多积累视角。但如果你想靠它快速变现、拿它当主要的吃饭家伙,就得提前想清楚——你进的究竟是哪种行研,接下来要付出的到底是拼酒桌、拼资源,还是等机会漫长地耗着?
很多人都只看到“行研”这两个字的光环,却没琢磨透背后真实的生态。先把这搞清楚,再决定要不要进场,真的能省掉很多走弯路的时间。
#金融 #投行 #券商行研 #职业规划 #应届生求职 #大学生就业 #职业 #暑假实习 #秋招 #金融行业
不少学金融的同学也总爱说:“我就喜欢研究产业,分析细分市场,很有意思。”
但说实话,大多数同学其实并不了解行研在真实职场里是什么样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券商研究所。大多数同学以为那就是待在办公室里写深度报告,好像回到学校搞课题一样。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券商研究员本质上还是要“卖”研究——你的底薪就那么多,真正的大头是年终奖,而年终奖从哪来?就是看你能不能拿下客户。
所以,很多研究员白天还在开会讲行业趋势,晚上就得去饭局上陪客户聊项目、联络感情,尽力把资金留在自己团队。说到底,这还是个围着客户转的岗位。你如果性格不太爱主动社交、不喜欢跟人多打交道,做久了会挺累,也很难真正往上走。
当然,也有一些银行、期货公司设的研究岗位,不直接揽业务,压力小很多。但问题在于:这些通常是纯成本部门,岗位少、编制紧、流动性极低。很多人一待就是好多年,真到你想换个平台、换条赛道的时候,会发现能去的地方少得可怜。
还有人会去看市场咨询、智库,或者互联网大厂里的行业分析岗,这些确实更偏纯研究。可以写写洞察、做点模型分析,但同样的,它们很少能带来高杠杆的利润贡献,往上走也就更有限了。除非你背景硬、家里资源好,可以把它当观察市场、积累眼界的跳板;但如果你更看重短期收入和未来可转的空间,这就未必是个理想选项。
所以到底要不要选行研?
如果你是真心喜欢,可以在任何岗位都保持对产业的好奇心,多积累视角。但如果你想靠它快速变现、拿它当主要的吃饭家伙,就得提前想清楚——你进的究竟是哪种行研,接下来要付出的到底是拼酒桌、拼资源,还是等机会漫长地耗着?
很多人都只看到“行研”这两个字的光环,却没琢磨透背后真实的生态。先把这搞清楚,再决定要不要进场,真的能省掉很多走弯路的时间。
#金融 #投行 #券商行研 #职业规划 #应届生求职 #大学生就业 #职业 #暑假实习 #秋招 #金融行业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