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研报思路大多是周期类的行业,很少涉及大消费领域,按照研报的结构来大致分一下它们的区别。
一、简介
除了都需要关注的简介、产品、财务指标外,还有一些不同的指标。
1.周期类
矿产资源,在建工程,募投项目,库存,工厂数量,新增产能,投产时间
2.消费类
单店面积,桌位数,单店平均员工数,日单量,客单价,门店数,单店覆盖人口数,SKU,上市新品速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占比,消费者购买频次,覆盖城市数,城市覆盖率,门店选址分布等
二、行业分析
1.周期类
(1)关注整个产业链
关注上下游的景气度,因为产品更多是同质化的,整个产业链环环相扣,一荣俱荣。
(2)价格
关注价格变动,以此判断行业所处周期。
2.消费类
(1)关注具体赛道
行业及产业链同样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聚焦具体产品,看它的发展。因为产品与上下游其他产品的产销相对独立,更关注本产品本身的供需。
(2)价格
同类、不同品牌产品价格差别大,关注价格时更多用于分析本公司的竞争力。
三、竞争优势
1.周期类行业关注的是如何“产”
(1)产能、产量
(2)自有资源、原材料供应
(3)技术改进:提高产出率、提高质量
2.消费类行业关注的是如何“销”
(1)营销模式:线上线下
(2)运营模式:网络效应、覆盖面、渠道效率
(3)品牌:品牌认知、消费者心智、消费习惯
(4)自有平台
#get职场新知识 #笔记灵感 #get职场新知识 #笔记灵感 #复盘 #小白来理财 #金融实习 #券商行研 #券商实习 #头部券商 #券商求职 #券商营业部 #行业研究#金融 #面试 #行业研究报告 #我的实习生活 #暑期实习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