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了,除了毫无依据的情绪宣泄,个人投资者有理有据地喷研报的点常常集中在两个方面:1)研报内容平平无奇,看不到深度思考和增量信息;2)股价已经涨起来了,才推荐,害得我追高。对于第一点,已经进行过阐述,下面说说第二点。
全文见图片
股价涨起来,才发报告。可能原因包括。
1)评级是人情世故的,大多推荐,很难下调。不同券商的评级体系各有不同,多分为5档,4档,和3档,统计了24年5月-24年7月20日的券商研报对股票的评级,发现9480条评级记录中仅60条中性评级,没有减持或卖出评级。很多时候,在写研报的时候,不是特别看好的票都是增持评级起步,不看好的会直接选择沉默,沉默也是一种表达。而且,评级一旦给定后,是很少会有下调的,9480条评级记录中仅73条下调评级记录,还都是从最高级别的买入下调至次一级的增持。
3)研究员对市场的理解不够。卖方研究员更多是基本面研究员,很多人对市场、对投资的关注度其实并不高,他们可能会在自己所覆盖的领域挖掘到被相对低估的股票,并激情推荐一波。但无奈,有些热门板块能够持续吸血其他板块,有些板块则是长期无人问津,没人关注的板块即便基本面出现明显好转,仍可能因为资金流出而持续下跌。可以说,卖方研究更适合做的是相对收益(相比行业指数),而不是绝对收益。
此外,在基本面好转+市场关注度提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戴维斯双击,股价快速上涨,确实可能会出现拿乐观的业绩预期和估值水平算出来上涨后的股价仍被显著低估,但当市场风格转变,估值水平很可能会回到原地。况且,乐观的业绩预期很可能只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给画的大饼,压根兑现不了。(不得不说,有些上市公司的操作真的很让人瞠目结舌,比如最近的xx股份。
4)研究员提早发现了投资机会,无奈流程太长。当研究员通过案头研究或调研发现了很好的投资机会,会加班加点写报告,从开始写到完稿,稍微激进点估计1周;再到后面的质控老师、合规老师进行审核,有些内控严格的券商,一篇报告改个10来次都是很常见的,这个时间周期可能比写报告都要长。等到报告发出来,很可能相关的投资机会已经被充分发掘,股票已经涨上去了。“写报告的速度赶不上股价上涨的速度”,也算是研究员幸福的烦恼。
#投资 #金融 #金融实习 #金融理财 #金融民工 #投资理财 #股票 #股票基金投资理财小白
全文见图片
股价涨起来,才发报告。可能原因包括。
1)评级是人情世故的,大多推荐,很难下调。不同券商的评级体系各有不同,多分为5档,4档,和3档,统计了24年5月-24年7月20日的券商研报对股票的评级,发现9480条评级记录中仅60条中性评级,没有减持或卖出评级。很多时候,在写研报的时候,不是特别看好的票都是增持评级起步,不看好的会直接选择沉默,沉默也是一种表达。而且,评级一旦给定后,是很少会有下调的,9480条评级记录中仅73条下调评级记录,还都是从最高级别的买入下调至次一级的增持。
3)研究员对市场的理解不够。卖方研究员更多是基本面研究员,很多人对市场、对投资的关注度其实并不高,他们可能会在自己所覆盖的领域挖掘到被相对低估的股票,并激情推荐一波。但无奈,有些热门板块能够持续吸血其他板块,有些板块则是长期无人问津,没人关注的板块即便基本面出现明显好转,仍可能因为资金流出而持续下跌。可以说,卖方研究更适合做的是相对收益(相比行业指数),而不是绝对收益。
此外,在基本面好转+市场关注度提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戴维斯双击,股价快速上涨,确实可能会出现拿乐观的业绩预期和估值水平算出来上涨后的股价仍被显著低估,但当市场风格转变,估值水平很可能会回到原地。况且,乐观的业绩预期很可能只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给画的大饼,压根兑现不了。(不得不说,有些上市公司的操作真的很让人瞠目结舌,比如最近的xx股份。
4)研究员提早发现了投资机会,无奈流程太长。当研究员通过案头研究或调研发现了很好的投资机会,会加班加点写报告,从开始写到完稿,稍微激进点估计1周;再到后面的质控老师、合规老师进行审核,有些内控严格的券商,一篇报告改个10来次都是很常见的,这个时间周期可能比写报告都要长。等到报告发出来,很可能相关的投资机会已经被充分发掘,股票已经涨上去了。“写报告的速度赶不上股价上涨的速度”,也算是研究员幸福的烦恼。
#投资 #金融 #金融实习 #金融理财 #金融民工 #投资理财 #股票 #股票基金投资理财小白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