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证券公司佣金率持续下行的深度观察与思考。#证券 #经济形势下行 #内卷
作为证券公司的“生命线”,佣金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行业的生存状态。近年来,从万分之3到万分之2.1的断崖式下跌,不仅突破了监管设定的万分之2.5警戒线,更让整个行业陷入“越降越亏、越亏越降”的恶性循环。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监管引导与券商内卷的双重作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能否跳出“价格战”陷阱,转向良性竞争。
佣金率:证券公司的“生死线”为何失守?
佣金率的重要性,源于其对券商营收的直接支撑。国内券商对佣金收入的依赖度普遍超60%,这一核心收入若持续缩水,将直接冲击利润根基。但为何这条“生命线”近年持续失守?
外部推手:监管引导下的“降本增效”
2020年以来,证监会为激活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持续引导券商下调佣金率;同时鼓励差异化竞争,客观上加剧了券商间的“抢客”压力。此外,对中小券商的政策扶持(如放宽业务限制)也间接推动了行业整体费率的下行——中小机构为生存被迫以低价争夺客户,进一步拉低市场均值。
内部病灶:券商“内卷”的自我消耗。
但更关键的,是券商自身的“非理性竞争”。理论上,佣金率是客户与券商的“双向选择”,但现实中,券商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选择了“饮鸩止渴”的策略:
“价格优先”取代“服务优先”:多数券商未将资源投入到服务质量提升(如投研能力、交易系统优化、投资者教育),反而陷入“佣金越低越能获客”的误区。2019-2024年,行业平均佣金率下降40%,但服务投入仅增长15%,投入与收益的偏离高达25个百分点,服务与佣金严重“脱钩”。
“虚假承诺”破坏行业生态:部分券商为吸引客户,以“零佣金”“超低费率”为噱头,实际通过隐性收费(如高额融资利率、强制产品销售)弥补亏损,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长期损害行业口碑。
“以量补价”的恶性循环:新增客户虽多,但服务成本(如APP维护、投顾团队扩张)同步攀升,一线员工考核压力剧增;而客户因佣金过低缺乏粘性,又倒逼券商进一步降价,形成“降佣—增员—降佣”的死循环。
作为证券公司的“生命线”,佣金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着行业的生存状态。近年来,从万分之3到万分之2.1的断崖式下跌,不仅突破了监管设定的万分之2.5警戒线,更让整个行业陷入“越降越亏、越亏越降”的恶性循环。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监管引导与券商内卷的双重作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行业能否跳出“价格战”陷阱,转向良性竞争。
佣金率:证券公司的“生死线”为何失守?
佣金率的重要性,源于其对券商营收的直接支撑。国内券商对佣金收入的依赖度普遍超60%,这一核心收入若持续缩水,将直接冲击利润根基。但为何这条“生命线”近年持续失守?
外部推手:监管引导下的“降本增效”
2020年以来,证监会为激活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持续引导券商下调佣金率;同时鼓励差异化竞争,客观上加剧了券商间的“抢客”压力。此外,对中小券商的政策扶持(如放宽业务限制)也间接推动了行业整体费率的下行——中小机构为生存被迫以低价争夺客户,进一步拉低市场均值。
内部病灶:券商“内卷”的自我消耗。
但更关键的,是券商自身的“非理性竞争”。理论上,佣金率是客户与券商的“双向选择”,但现实中,券商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选择了“饮鸩止渴”的策略:
“价格优先”取代“服务优先”:多数券商未将资源投入到服务质量提升(如投研能力、交易系统优化、投资者教育),反而陷入“佣金越低越能获客”的误区。2019-2024年,行业平均佣金率下降40%,但服务投入仅增长15%,投入与收益的偏离高达25个百分点,服务与佣金严重“脱钩”。
“虚假承诺”破坏行业生态:部分券商为吸引客户,以“零佣金”“超低费率”为噱头,实际通过隐性收费(如高额融资利率、强制产品销售)弥补亏损,导致客户信任度下降,长期损害行业口碑。
“以量补价”的恶性循环:新增客户虽多,但服务成本(如APP维护、投顾团队扩张)同步攀升,一线员工考核压力剧增;而客户因佣金过低缺乏粘性,又倒逼券商进一步降价,形成“降佣—增员—降佣”的死循环。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