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右兜。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 发布机构:Goldman Sachs(高盛)
📄 研报标题:《GS Equity Radar: Bubbles, Vendor Financing, Back to Basics》
高盛最新《GS Equity Radar》报告延续了首席策略师 Peter Oppenheimer 的观点: 市场像极了泡沫,但还没到破灭那一步。 AI投资火热、融资杠杆上升、估值越来越贵——这些特征都“押韵”了,但底层盈利还支撑得住。
🔹 核心要点一:我们还没在泡沫里,但越来越像
Oppenheimer认为, 当前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真实的盈利增长,而不是幻想。 AI浪潮确实带来了资本狂热,但与2000年的不同在于:
科技巨头现金流强、资产负债表健康, 估值高,但并非靠空想支撑。
换句话说,这一轮的“贵”,是利润推出来的。
🔹 核心要点二:真正的隐患在“厂商融资”
报告特别点出了一个危险信号:Vendor Financing(厂商融资)。 这是当年互联网泡沫的老套路—— 厂商先供货、后收钱,企业用赊账扩张,最后资金链断裂。
现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种模式又在出现:
数据中心融资中,股权+债务比例从25%提升到75%;
厂商赊账规模估计超百亿美元;
今年AI相关债券发行额已破1410亿美元。
这说明资金在全速堆AI,但风险也在同步积累。
🔹 核心要点三:“回归基本面”正在升温
高盛同时提醒, 当AI资产涨得太快时,市场会开始重新寻找“第二曲线”。 他们看好的方向是:
电信(Telcos):德电(Deutsche Telekom)等估值已被充分压低;
医药(Pharma):辉瑞事件后板块企稳,创新药龙头重新受关注;
能源科技(Energy Tech):AI带动电力需求倍增,像 Ceres Power 这种轻资产授权模式正在崛起。
💬 右兜解读
这份报告可以看作是高盛对泡沫的一次“冷静复盘”。 AI革命没错,但资本正在跑得比产业快。 在巨额融资、杠杆扩张的背景下, 市场可能还没到泡沫顶点,却已经走在通往那里的路上。
对于投资者来说, 高盛的潜台词很简单:
别急着逃,也别忘了分散。 真正的泡沫,不是在“高估”中破灭,而是在“过度确定”中崩塌。#研报 #美股 #全球经济衰退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 发布机构:Goldman Sachs(高盛)
📄 研报标题:《GS Equity Radar: Bubbles, Vendor Financing, Back to Basics》
高盛最新《GS Equity Radar》报告延续了首席策略师 Peter Oppenheimer 的观点: 市场像极了泡沫,但还没到破灭那一步。 AI投资火热、融资杠杆上升、估值越来越贵——这些特征都“押韵”了,但底层盈利还支撑得住。
🔹 核心要点一:我们还没在泡沫里,但越来越像
Oppenheimer认为, 当前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真实的盈利增长,而不是幻想。 AI浪潮确实带来了资本狂热,但与2000年的不同在于:
科技巨头现金流强、资产负债表健康, 估值高,但并非靠空想支撑。
换句话说,这一轮的“贵”,是利润推出来的。
🔹 核心要点二:真正的隐患在“厂商融资”
报告特别点出了一个危险信号:Vendor Financing(厂商融资)。 这是当年互联网泡沫的老套路—— 厂商先供货、后收钱,企业用赊账扩张,最后资金链断裂。
现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种模式又在出现:
数据中心融资中,股权+债务比例从25%提升到75%;
厂商赊账规模估计超百亿美元;
今年AI相关债券发行额已破1410亿美元。
这说明资金在全速堆AI,但风险也在同步积累。
🔹 核心要点三:“回归基本面”正在升温
高盛同时提醒, 当AI资产涨得太快时,市场会开始重新寻找“第二曲线”。 他们看好的方向是:
电信(Telcos):德电(Deutsche Telekom)等估值已被充分压低;
医药(Pharma):辉瑞事件后板块企稳,创新药龙头重新受关注;
能源科技(Energy Tech):AI带动电力需求倍增,像 Ceres Power 这种轻资产授权模式正在崛起。
💬 右兜解读
这份报告可以看作是高盛对泡沫的一次“冷静复盘”。 AI革命没错,但资本正在跑得比产业快。 在巨额融资、杠杆扩张的背景下, 市场可能还没到泡沫顶点,却已经走在通往那里的路上。
对于投资者来说, 高盛的潜台词很简单:
别急着逃,也别忘了分散。 真正的泡沫,不是在“高估”中破灭,而是在“过度确定”中崩塌。#研报 #美股 #全球经济衰退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