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逻辑:液冷行业迎来高增长机遇\n海外算力需求爆发:AI、大模型训练推动全球数据中心(IDC)算力升级,传统风冷散热面临瓶颈,液冷技术(冷板式/浸没式)成为高功耗芯片的刚需解决方案。\n技术迭代加速:英伟达、AMD等算力芯片功耗持续提升(如B100芯片预计功耗达1000W+),液冷渗透率将快速提高。\n国产替代窗口期:\n- 海外供应链分散化:地缘政治影响下,海外客户(如微软、谷歌)可能寻求非美液冷方案,国产厂商迎切入机会。\n- 国产算力芯片突破:华为昇腾、海光信息等国产芯片放量,配套液冷需求同步增长。\n---\n2. 重点投资方向\n(1)液冷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n冷板式液冷:成熟度高,短期放量快,关注高澜股份、英维克、曙光数创。\n浸没式液冷:长期技术方向,适合超高密度算力中心,关注申菱环境、同飞股份。\n(2)液冷关键部件及材料\n快速接头/管路:液冷系统核心耗材,关注飞荣达(电磁屏蔽+液冷结构件)。\n冷却液:氟化液(3M垄断替代)、水基液,关注巨化股份、新宙邦。\n(3)国产算力芯片配套液冷\n华为昇腾、海光信息等国产芯片厂商的液冷合作伙伴,如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一体化)。\n---\n3. 行业催化因素\n政策支持:国内“东数西算”工程强调PUE(能耗效率)限制,液冷是达标关键。\n海外大厂订单:微软、Meta等巨头加速液冷部署,国产厂商有望通过性价比切入。\n技术标准落地:国内液冷行业标准(如《数据中心液冷行业标准》)出台将规范市场。\n---\n4. 风险提示\n技术路线竞争:浸没式液冷若成本下降过快,可能挤压冷板式市场。\n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地缘政治或限制国产液冷厂商出海。\n-算力需求波动:若AI资本开支放缓,液冷需求可能延迟。\n---\n结论:液冷板块进入“业绩+估值”双击阶段\n建议关注三条主线:\n1. 液冷设备龙头(英维克、高澜股份);\n2. 国产算力配套液冷(中科曙光、曙光数创);\n3. 关键材料供应商(巨化股份、飞荣达)。\n操作策略:\n短期:关注2024年海外大厂液冷招标进展(如微软、谷歌)。\n长期:跟踪浸没式液冷技术降本进度及国产芯片放量节奏。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